师生风采

方成老师:当师生形成默契,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自然水到渠成

时间:2025-04-22 作者: 来源:

为深入推进学院“三风”建设,充分发挥 “金课” 与 “金师” 的示范引领价值,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院精心策划 “金师” 系列访谈活动。本次访谈旨在聚焦优秀教师群体,深挖他们在课堂上的独到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简介:方成,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风险管理、计量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课程简介: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是高等学校理、工、经管等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保险精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线性代数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等理论知识,并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概率统计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初步学会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访与交流

Q1:对于数智法学这个专业而言,您认为像线性代数这种数学学科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对于数智法学专业而言,线性代数等数学学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与传统法学专业相比,数智法学作为新兴专业方向,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大数据处理技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字素养。而数学基础正是构筑数字能力的基石,从数据结构分析到算法逻辑构建,都离不开数学思维的支撑。在职业发展层面,数智法学与数字化进程紧密相连。无论是对法律文本进行智能编辑、检索与分析,还是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剖析法律案例,抑或是参与智能法律系统的开发与优化,都需要借助数学工具实现数据建模与算法设计。从学术深造角度来看,扎实的数理基础更是意义深远。攻读研究生或博士学位期间,数学思维能够显著提升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帮助研究者在法律与科技交叉领域开展更具深度的探索。数智法学所倡导的交叉学科培养模式,正是通过数学与法学的融合,塑造学生跨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学术研究与实务工作中展现独特优势。

Q2:您认为对学生个人发展而言,这类课程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首先,数学课程是锤炼逻辑思维的绝佳工具。数学课程所培养的系统性逻辑思维,能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思维框架与结构化分析模式。大学阶段正是塑造思维方式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一阶段,后续想要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将更为困难。

其次,数学与法学的交叉学习能够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在法律与数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法律行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无论是法务工作中的合同风险评估,还是案例分析中的数据建模,都需要数据分析能力作为支撑。通过对法学与数智领域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独特的专业优势,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Q3:像我们这种法学背景的同学,之前更多的是学习文科,对于数学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您认为您课堂的吸引点在哪里?或者说您在备课过程当中有没有做一些比较特别的准备来应对这种情况?

首先,对于法学专业学生对于数学课程有畏难情绪我们早有预计,在参与了本专业培养方案指定的讨论中,我就明确提出课程定位——聚焦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培养,而非深奥的数理推演。这样的“懂思维、重应用”课程定位,能有效缓解上述学习困境,让大家卸下“学不会” 的心理包袱。课堂教学上,摒弃传统的“念课件”模式,更注重知识点间的逻辑串联,帮助同学们理清知识脉络。同时,我会融入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案例,比如讲解线性代数如何支撑 AI 算法的运行。这些“接地气”的内容,既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又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可感。考核方面,我们也打破 “一考定乾坤” 的传统模式,将平时表现、章节练习、期中测评与期末考试结合。这样的多元评价体系,鼓励大家重视学习过程,避免因期末压力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我认为,数学不仅是解题工具,更是认识世界的独特语言。即便已执教线性代近二十年,每次课前我仍会反复打磨课件,优化每节课的教学方式,此外坚持每学期安排课外当面答疑时间,留出与学生当面交流沟通的机会。因为我始终相信,只有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才能帮助同学们真正发现数学的魅力,从容跨越学科学习的“门槛”。

Q4:当同学们状态不好时,您会采取哪些方法来调整吗?

我其实很理解同学们偶尔存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但还是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同学们参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我会“随机点名”。这并非单纯为了制造紧张感,而是希望将同学们快速拉回课堂,让大家从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重新激活思维。其次,课堂中适时穿插有趣的案例或个人经历。比如分享数学在法律科技前沿领域的实际应用趣事等,这些轻松的内容既能舒缓课堂气氛,也能帮助同学们转换心情,以更轻松的状态投入学习。再者,我会结合“预警 + 激励”双管齐下。一方面,坦诚说明课程考核标准与学业影响,让大家意识到重视学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数学能力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助力。同时,我也会分享实用学习技巧,比如建议大家优先专注课堂理解,课后再整理笔记查漏补缺,帮助同学们提升学习效率。最后,我始终相信师生互动的力量。我会调整教学节奏,并通过小组讨论、趣味问答等形式,与大家共同营造轻松活跃又不失严谨的课堂氛围。当师生形成默契,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自然水到渠成。

Q5:很多同学觉得您上课非常认真细心,课程安排也会根据我们学习的需要不断调整,激发我们的学习主动性,很想找一个机会来感谢您。今天我们除了代表全班同学向您表达真挚的感谢以外,也想问问老师有没有想对我们班同学说的一些话?

因为我是理科生,不太擅长说华丽的“场面话”,但有两点期待是发自肺腑的。短期内,当然希望大家都能在考试中交出满意的答卷,把这段时间的努力化作亮眼的成绩;再往长远看,等毕业时回望这段学习经历,我更盼着这门课能成为你们的 “秘密武器”—— 或是在求职时多一份竞争力,或是在研究中多一种分析视角,在工作生活中多一份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真正为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最后,比起耀眼的成就,我更希望你们永远记得:人生这场旅程,开心和健康才是最珍贵的底色。愿你们既能在专业领域乘风破浪,也能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不负青春,步履从容!